打造融合體育精神、現(xiàn)代氣象與東方韻味的田徑盛典專訪北京市體育局黨組書記、局長于慶豐
新華社東京9月21日電 第20屆世界田徑錦標賽21日晚在日本東京落幕。兩年之后,這項世界田壇最高等級、最大規(guī)模的賽事將再次落戶中國北京。
這是9月21日拍攝的會旗交接儀式現(xiàn)場。當日,第20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在日本東京落幕。第21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將在中國北京舉行。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
在東京觀摩賽事、參與世錦賽舉辦城市交接旗儀式的北京市體育局黨組書記、局長于慶豐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,北京繼2015年之后再次舉辦田徑世錦賽是傳承奧運文化遺產(chǎn)、推動體育強國建設、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。兩年之后,北京將為世界奉獻一場融合體育精神、現(xiàn)代氣象與東方韻味的田徑盛典。
于慶豐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
2022年北京冬奧會后,北京成為全球首個“雙奧之城”。體育讓北京這座千年古都充滿生機與活力。2024年北京市創(chuàng)立“雙奧100”賽事體系,為推動“雙奧之城”邁向國際賽事名城建設打下堅實基礎。
于慶豐介紹說,作為“雙奧100”賽事體系的重要賽事之一,田徑世錦賽再次落戶北京重要意義就是要“充分運用好‘雙奧之城’豐富的奧運文化遺產(chǎn),通過賽事的舉辦推進體育強國建設,讓更多群眾進一步參與到田徑運動中來,助力青少年田徑蓬勃發(fā)展,推動競技體育水平提升,擴大賽事對體育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的促進作用?!?/p>
9月21日,中國選手費翔(右)在202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十項全能1500米比賽中。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
他表示,舉辦2027年田徑世錦賽是北京與世界田聯(lián)的雙向奔赴,既體現(xiàn)了世界田聯(lián)對北京辦賽能力的充分認可,也是北京深度踐行世界田聯(lián)“田徑讓世界更美好”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理念、積極擁抱世界田聯(lián)大家庭、推動北京城市發(fā)展和中國體育事業(yè)發(fā)展的必然選擇。
2015年,北京成功向世界呈現(xiàn)了一屆精彩紛呈、充滿濃郁北京特色的田徑世錦賽,成為當時參賽隊伍最多、參賽人員最多、關注度最高的一屆世錦賽。
2015年8月29日,在北京田徑世錦賽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后,中國隊選手謝震業(yè)、蘇炳添、張培萌和莫有雪(從左至右)慶祝獲得銀牌。新華社記者王麗莉攝
于慶豐說:“時隔12年再次承辦世錦賽,北京將進一步發(fā)揮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(yōu)勢、豐富的賽事經(jīng)驗優(yōu)勢以及北京科技教育人才的優(yōu)勢,使2027年的世錦賽更加突出綠色、更加突出人文、更加突出科技?!?/p>
他表示,北京將致力于打造一屆兼具文化底蘊、情感共識、科技創(chuàng)新、包容開放的田徑世錦賽,為世界田徑運動發(fā)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,同時期待以世錦賽舉辦為契機,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,形成“觀賽——參與——健康”的全民健身良性發(fā)展循環(huán)。
9月7日,2025年世界田聯(lián)洲際巡回賽(金標)北京站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,這項賽事正是為2027年田徑世錦賽測試演練的舉措之一。
9月7日,2025年世界田聯(lián)洲際巡回賽(金標)北京站女子100米欄比賽,匈牙利選手安娜·托特(左一)在比賽中沖線。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
于慶豐表示,目前2027年田徑世錦賽籌備委員會已經(jīng)成立,各項組織籌備工作都在有序推進。近年來,田徑運動賽事特別是路跑賽事在北京蓬勃開展,每年有數(shù)十場路跑賽事在京舉辦。隨著“雙奧100”賽事體系的成功構建,北京通過引進世界田聯(lián)賽歷賽事,舉辦馬拉松、街頭田徑挑戰(zhàn)賽、大眾達標賽等一系列賽事,構建了覆蓋世界頂級運動員、國內(nèi)高水平運動員、青少年運動員和群眾愛好者的完整田徑賽事體系。
“我們對這些田徑賽事進行每周播報,強化宣傳推廣,吸引廣泛關注。通過辦好每一場賽事,增加參賽人員和觀眾的體驗感和收獲感,廣泛傳播田徑運動精神和文化,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田徑運動氛圍?!彼f。
9月7日,2025年世界田聯(lián)洲際巡回賽(金標)北京站男子撐桿跳高比賽,中國選手黃博凱在比賽中。最終,他和菲律賓選手歐內(nèi)斯特·約翰·奧貝納獲得并列季軍。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
此外,于慶豐表示兩年后的北京世錦賽期間,在確保競賽組織良好運行的基礎上,將重點發(fā)力運動員服務和觀賽群體服務,以賽事為平臺推動文商旅體深度融合,吃住行游購娛全景覆蓋,營造友好、熱烈的城市氛圍,讓世界各地的參賽運動員和觀眾深度體驗北京、感悟北京、愛上北京,力爭使2027年田徑世錦賽成為滿足全球田徑運動員和愛好者多樣化情緒價值,凝聚情感共識的最大公約數(shù)。
他說:“我們的核心是發(fā)揮首都北京三千年建城史、八百年建都史的特點,把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示出來,同時把運動員服務和觀賽服務工作做得更好,讓來北京參賽和觀賽成為大家人生中的美好記憶?!保ㄓ浾邊强?、王沁鷗、岳晨星)
編輯 李憶林子